脑卒中又称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中国每年新发脑卒中患者约200万人,其中急性期内导致的障碍,偏瘫70-85%、移动障碍 70-85%、视知觉障碍60-75%。
康复对脑卒中的整体治疗效果和重要性已被国际公认,然而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却发现,脑卒中的患者和家属对康复治疗普遍存在一些认识误区,应该得到及时地纠正。
误区1:不用做康复治疗,打针吃药就能治好偏瘫。
首先,康复治疗与药物治疗有根本区别,康复治疗的目的不是治愈疾病,而是尽最大程度恢复患者或残疾者的功能。对脑梗患者来说如果脑血管堵塞,造成脑细胞持续缺血超过6小时,就可能会发生不可逆性的坏死,目前还没有任何药物可以救活这些脑细胞。而康复治疗,是改善偏瘫后功能障碍的最有效办法之一。脑卒中偏瘫的康复治疗应尽早实施,一般应在病情稳定后48小时开始,最佳康复期在发病后3个月之内。
误区2:康复训练就是活动不用非得来医院。
有些患者家属可能在患者住院时见过治疗师给脑卒中患者进行康复训练,以为照着样子动动手脚就可以了。其实这看似简单的动动手脚中大有学问,比如关节活动度的保持、肌张力增高的牵伸、关节松动训练等都是家属不能很好完成的技术性治疗。家属的非专业治疗活动,一是达不到效果,二是容易引起损伤。当然,治疗师的治疗时间有限,可以教会家属配合专业人员做些补充延伸治疗,对患者的康复还是有益处的。而康复训练走路的时机选择、走路训练方式及强度都有较高的专业要求,如果方法不对,贸然进行,会使患者产生异常的行走模式,影响后期的功能恢复。在脑卒中患者出院前,医生都会叮嘱患者出院后要继续康复治疗,有的患者自己上网查资料在家练习,但训练不当造成的关节肌肉损伤时有发生,所以脑卒中的康复治疗务必要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否则可能会产生事倍功半的效果。
误区3:康复就是针灸、理疗,我的胳膊腿儿活动都还算灵活,不用去康复。
康复训练必须在经过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以及康复护士等专业人员指导下,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然后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现代系统的康复治疗并不仅仅只是传统针灸、推拿,中西医结合的脑卒中康复治疗包含了针灸、推拿、理疗,还包括了运动训练、作业治疗、吞咽及言语治疗、心理治疗等多方面的治疗。比如:大部分偏瘫患者瘫痪侧的肢体会出现肌肉痉挛,适当的康复训练可以使这种痉挛得到缓解,使肢体运动趋于协调。
但是,如果用了错误的训练方法,例如用瘫痪侧的肢体反复练习抓握,则会加重患侧的屈曲痉挛模式,导致手指伸展困难,反而阻碍手功能的恢复。还有一些常见的错误训练导致肩关节半脱位、肩关节疼痛、肩手综合征等问题,加重了患者的痛苦。
误区4:脑卒中后一直坚持康复,功能恢复也不错,就不用再吃药了。
很多脑卒中患者在发病后积极配合康复治疗,各种功能障碍也有了较好的恢复,没留下什么明显的后遗症,以为这次发病就像一场“小感冒”,没什么特殊症状就万事大吉了,但是却不知道脑卒中的二级预防。因为脑卒中有高复发率的特点,脑卒中的二级预防就是为了预防再次发生脑卒中,简单地说,就是发生脑卒中的患者要继续服用合适的药物来降低再次发生卒中的风险,只有这样做,才是完成了对脑卒中的系统治疗。
康复治疗室介绍
泰和康复治疗室位于住院部四楼脑病科病区,环境明亮整洁,治疗设备完善,全面开展运动疗法、物理因子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等项目。对常见病多发病康复,心脑血管急性、亚急性期康复及疑难病康复临床经验丰富。在神经康复及骨科康复的基础上,全面开展疼痛康复、亚健康状态干预、以及中医传统康复。以多学科联合攻关模式,对预防并发症及后遗症的发生起到了显著作用。最大程度提高治疗效果,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生活质量,帮助患者实现独立生活的能力,尽早回归家庭和社会。
神经系统疾病康复:脑卒中、颅脑手术后、多发性神经根炎、帕金森病或综合症、多发性硬化症、面瘫等;
关节康复治疗:主要适用于关节术后、骨折等疾病患者;
脑卒中康复治疗:主要适用于因脑梗诱发的偏瘫、移动障碍、痉挛、偏盲等患者;
脊髓损伤康复治疗:主要适用于因脊髓神经损伤,造成的功能障碍;
语言功能康复治疗:主要适用于表达性失语、构音障碍、口语失用症以及吞咽障碍的患者;
老年病康复:老年痴呆、脑动脉硬化及由此引起的脑卒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