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动态

护理问答

老年人健康体检时为什么要做血常规和尿常规检查?

答:老年人的消化吸收功能减弱,免疫力降低,通过常规检查可早期发现贫血、感染及其他血液方面的异常。通过尿常规检查可尽早发现肾炎、尿路感染等疾病,也可以为其他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提供重要线索,如痛风、肝炎等。同时,血、尿常规检查简便易行,因此,老年人健康体检时要做血常规和尿常规检查。

老年人健康体检时为什么要做肝功能、肾功能检查?

    答:随着年龄的增长,肝肾功能逐步减退;而且老年人易患多种慢性疾病 ,如高血压、糖尿病等, 都会引起肝肾功能损害;同时, 由于老年人长期服用多种药物, 也会造成肝肾损伤。因此,选择肝功能、肾功能检查项目来评估肝和肾功能,判断疾病程度和药物的毒副反应情况, 用以指导临床治疗。

老年人健康体检时为什么要做心电图检查?

    答:老年人易患心脏疾病,如冠心病、心律失常、心肌病、心肌梗塞以及自主(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和代谢紊乱等,这些都会导致心电图异常。由于有些老年人临床表现不典型,可以通过心电图检查,早期发现心脏的异常问题;又因为心电图检测的方法简便易行、无损伤,因此,选择心电图检测作为老年人健康体检的辅助检查项目。

    

老年人健康体检时为什么要测空腹血糖?

答:空腹血糖是诊断糖尿病的主要指标,老年人检测空腹血糖,可以早期发现糖尿病,进行规范管理和治疗,减少并发症,降低致残率,延长寿命,提高生活质量。所以在老年人健康体检中,选择做空腹血糖检测项目。

老年人健康体检时为什么要检测血脂?为什么要空腹?

    答: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由于老年人代谢功能下降,更易出现血脂异常,引起动脉硬化。冠状动脉硬化会导致冠心病;脑动脉硬化会导致脑卒中(中风);肾动脉硬化会导致肾功能不全、继发性高血压等。因此,老年人选择做血脂检查,通过检测血脂,发现血脂异常,及时治疗,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由于进餐对血脂的检查结果影响较大,所以需要空腹检查。

什么是糖尿病?

答:糖尿病是一种内分泌代谢性疾病,是以血糖升高为特征。如果空腹时抽取静脉血查血糖,结果大于或等于7mmol/L,并在以后的复查中仍高于此标准者,就可以诊断为糖尿病。糖尿病可分为I型、II型和其他几型,其中90%以上都是II型糖尿病。II型糖尿病患者纳入健康管理。如果糖尿病患者正在接受治疗,有可能测得的血糖值不高,但还是糖尿病,一旦停止有效的治疗,血糖还会升上去。

糖尿病对人体有哪些危害?

答:糖尿病对人体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并发症上。如果血糖长期得不到良好控制,能造成脑、心脏、神经、眼和肾等重要器官的损害,甚至导致残疾或死亡。糖尿病造成心脑血管损害的患病率比非糖尿病者高3倍;因下肢血管损害而截肢者比非糖尿病者多10倍;糖尿病肾病晚期可造成尿毒症;糖尿病造成的双目失明者比非糖尿病者高25倍。此外,糖尿病还常伴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和自主神经损害以及各种不同部位的感染。

什么是传染病?

答: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到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

主要有:1、经空气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如:流行性感冒、肺结核、腮腺炎、麻疹、百日咳等。

2、通过饮食传播引起的传染病。如:细菌性痢疾、甲型肝炎等。

3、经蚊虫、血液等传播的传染病。如:乙型肝炎、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丝虫病等。

4、由接触体表传播的传染病。如:血吸虫病、沙眼、狂犬病、破伤风、淋病等。

国家法定报告的传染病有几类?共多少种?

答:我国规定的法定传染病有三类,共39种。

1、甲类有两种:鼠疫、霍乱。

2、乙类有26种: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上述规定以外的其他传染病,根据其暴发、流行情况和危害程度,需要列入乙类传染病的,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决定并予以公布。)

3、丙类共11种: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其它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

保护家人不得或少得传染病的途径有哪些?

答:一是控制传染源。

1、一经发现传染病患者,立即送指定医院隔离治疗,对疑似甲类传染病患者,应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

2、对病源体携带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防范措施。

3、患者离开后应对其污染的环境进行彻底消毒,对密切接触者要采取预防措施。

二是切断传播途径。

1、呼吸道传染病,应通风换气,紫外线消毒空气,不随意吐痰,做好个人防护,如戴口罩等。

2、消化道传染病,要对患者的餐具等煮沸消毒,粪、尿、呕吐物等用漂白粉或来苏儿消毒。

3、经皮肤传播的传染病,家中注意防蚊防鼠,还要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避免和病人接触,不用别人的衣被、洗具等物品。

三是对易感人群加强保护。

1、对儿童、老人、病人进行预防接种。

2、加强饮食营养,提高抵抗力。

个人健康行为:

1、饭前便后洗手,防止“病从口入”。

2、每天早晚刷牙,饭后漱口,做到一人一刷。

3、早晚洗脸,一人一巾;睡前洗脚,一人一条布、一只脚盆。

4、勤洗澡、勤理发、勤剪指甲、勤换衣服、勤晒被褥,保持服装整洁。

5、不随地吐痰,不乱扔乱倒杂物、垃圾。

6、不吸烟、不酗酒。

7、每天进行一次身体锻炼。

8、根据计划免疫要求,按时让孩子接受预防接种。

9、经常通过广播、电视、卫生科普报刊等学习卫生知识,不断增强自我保健能力。

10、有病及早就医,定期参加体检;尊重科学,不迷信。

甲型肝炎是如何传播的,怎样预防甲型肝炎?

答:甲型肝炎是甲型肝炎病毒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有日常生活接触型、水型、食物型等传播形式”。甲型肝炎病人和甲型肝炎病毒轻型感染者是本病的传染源。

乙型肝炎是如何传播的?

答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母婴传播、血液传播和日常生活接触(共餐、公用牙刷)传播。乙型肝炎病人、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是本病的传染源。

肺结核病是怎样传播的?

答:结核菌主要是通过飞沫传播的,病人通过咳嗽或打喷嚏甚至说话时喷射出含有结核菌的微沫,散播于空气中,被其他人吸入后,即可感染。可在肺、淋巴结、肾、骨等部位出现病灶。

什么是性传播疾病,有哪几种?

答:1975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决定采用性传播疾病以取代传统的性病命名。性传播疾病含所有以性行为作为主要传播方式的疾病。常见的5种性传播疾病有梅毒、淋病、软下疳、性病性淋巴肉芽肿、腹股沟肉芽肿;除此外还包括其他由某些病毒、衣原体、真菌等所致的疾病。如:非淋菌性尿道炎、急慢性盆腔疾病、急慢性睾丸炎、附睾丸毛滴虫病、尖锐湿疣、阴部疱疹、疥、阴虱病、股癣、阴部念珠菌病等。

此外,还包括艾滋病、传染性湿疣等,除性传播外,某些疾病还可以通过血源、消化道疾病等途径传播。需要注意的是,性病的确诊、治疗都应到正规的医疗机构去,万不可因顾及声誉而清信游医,怡误病情。

艾滋病(HIV)的传播途径?

答:1、性传播:与感染艾滋病的人发生性关系(包括与同性)可感染艾滋病。

2、血液传播:共用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注射器,输入或移植艾滋病病毒污染的血、血制品和艾滋病携带者的器官,使用未经消毒的注射器、针灸、穿耳孔都可能传染艾滋病毒。

3、母婴传播:母亲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可在怀孕、分娩和哺乳时传染给婴儿。

狂犬病的传染源是谁?

答:狂犬是狂犬病的主要传染源。此外,感染狂犬病毒的猫、猪、牛、羊、鼠等温血动物也是本病的传染源。这些动物的唾液、血液、尿液等含有大量的狂犬病毒。人被这些动物咬伤、抓伤可致病。

为什么更年期和老年期妇女仍要定期进行妇女病普查?

答:由于更年期和老年期妇女内分泌的改变以此带来的一系列生理变化,使得这一时期,成为某些妇科肿瘤的高发阶段。定期进行妇女病普查则可以达到早发现、早治疗的目的。

什么是更年期综合症?

答:更年期综合症是妇女在更年期由于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下降,而出现的以性激素减少所致的症状。主要表为月经不规则,生育能力衰退,生殖器官萎缩;还可出现由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精神因素等作用下引起的情绪不稳定症状。

更年期应注意些什么?

答:1、合理安排生活,注意膳食营养,保持心情舒畅,坚持锻炼身体,预防骨质疏松。

2、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外阴清洁,防止细菌感染。3、定期进行妇科检查。

4、重视绝经后出血的治疗。

5、进行提肛肌的锻炼,每日早晚各一次,每次15分钟,用力收缩肛门,以防子宫脱垂、张力性尿失禁。

6、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雌激素。

什么是绝经?

答:绝经指月经完全停止1年以上。妇女更年期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月经逐渐停止。绝经一般发生在45—55岁。40岁以前绝经称卵巢功能早衰,55岁以后或更晚才绝经称晚绝经。这两种现象均属病理情况,应及时到医院检查。

更年期为什么易发生骨质疏松症?

答:由于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下降导致骨质丢失,骨的易感性和脆性增加,因而更年期妇女易发生骨质疏松症。

正常成年人的血压是多少?

答:正常成年人血压:收缩压90---140mmHg(12—18.7kpa),舒张压60—90mmHg(8—12kpa)。

版权所有:西咸新区沣东新城泰和医院
陕ICP备19017528号-1 技术支持:网是科技

地址:西咸新区沣东新城王寺西街141号
邮箱:1486612297@qq.com
联系电话:029-85805601 / 84185694
乘车路线:272路、821路、824路、825路、831路、沣东快线1号线、沣东快线2号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