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个人,岗位平凡,外表朴实无华,但是却在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十几载,将自己整个青春奉献给了钢铁事业,用他金子般的奉献精神,书写着青春,用责任守护着他热爱的岗位,用精湛的技术为公司创造效益。他就是龙钢公司炼钢厂天车自动化维护第一人---翟鹏波。
2003年,毕业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通信工程专业的他,一毕业就进入龙钢公司炼钢厂。10余年来,不负所学,脚踏实地,在锻炼中成长。从一名普通的电气维修人员成长为电工工长。先后参与16吨、32吨天车控制改造,200吨变频行车安装调试,新系统23台行车安装调试、40+40吨行车调试、加料2号主钩程序设计改造、完成主钩同步控制等。付出总有回报,他先后获得全国技能大赛团体第三名;公司技术比武第一名、第二名,炼钢厂突出贡献个人等称号。
勤于钻研 用实干铸就成长
他刚成为一名电气维修人员时,为了尽快掌握电气专业技术,每天认真学习天车继电器控制技术,甚至下班还缠着师傅讲原理。为了把图纸和实物联系起来,他常常在行车上查线路、对图纸,一呆就是一整天。为了全面了解行车设备,他每天检查一台行车,无论从备件型号、安装尺寸、使用年限,先后对行车设备明细、备件结构及控制原理都一一记录在随身携带的本子上,一一校对,在每次遇到设备故障时,他都第一个冲上行车抢修、维修,并把每次出现的电气故障都认真总结、分析,研究故障发生的特征和原因,积累故障应急措施和方法,梳理处理过程。通过这样的举措,他不仅成功绘制出炼钢厂首套完整的天车设备明细表,更为整个行车运行的日常维护和备件管理维护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不懈的努力。2004年,年仅25岁的他首次提出把设备的日常检修纳入行车故障控制的必要措施中,提出“定修定项目定负责人”制度,实行设备维修质量跟踪责任考核的办法,同时还针对重要部位备件实施周期更换。此方案的成功实施,不仅使当年电气故障率下降了40%,还大大提高了设备隐患的检查排查力度,降低了行车在线设备事故影响,使他也成为大家心目中行车管理年龄最小、解决能力最强的技术专家。
技术改造 助力行车自动化运行
2006年,担任天车维修电气技术员的他,第一次提出了在行车上采用自动化控制的课题。然而在没有图纸和技术资料的情况下,对于这个在行车管理技术上“一清二白”的项目,大家都没有信心去完成。项目实施后,时常可以看到他翻阅各类书籍的场景,一会紧锁双眉,冥思苦想,一会又拿着笔在纸上精心描画,有时会盯着行走的行车许久,只见他迅速拿出笔在纸上记录,好像灵感瞬间产生。
经过8个月的钻研,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实验失败,他终于设计出16吨行车自动化改造项目和相关技术协议,最终完成了“罗克韦尔自动化天车设备”的线路设计,该设计方案的提出,不仅得到分厂及相关技术人员的肯定,就连相关行车制造厂家也对该项目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在方案经过论证后,短短一个月便完成了炼钢厂第一台全变频控制的自动化行车改造。他也在当年第一次被评为突出贡献个人荣誉称号。
2008年,面对自动化技术在特种设备上的投入使用,为了赶进度和学习自动化技术,他跟随安装调试人员学习研究,全天候参与行车图纸的审查,安装线路的布置,尤其是在最后的调试阶段,他积极配合厂家调试人员,连续3天3夜没有下车,饿了,对付一口,累了,靠在车边休息一会,正是这种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及爱岗敬业的责任感,让他成为行业的领军人物,更是在那一年,在公司成功实施并安装了炼钢厂第一台200吨全变频控制的行车,成为当时全国第一台采用全变频控制的桥式起重机。
投产后的200吨行车是公司新高炉向炼钢转运铁水的唯一一台行车,它的运行直接关系着公司生产系统的稳定。然而投运后,行车电器故障频发,厂家对此也没有一套完整的故障处理方案,分厂更是没有技术先例。为了尽快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技术,在没有任何参考资料的情况下,他一步一步自学研究,一门心思扎进行车,每天都呆在行车上观察变频器故障状态,查找说明书对应的故障原因,对行车故障类型进行汇总,分析研究,常常一呆就是一整天,有时连续几天都不回家。为了能更多了解自动化设备工作原理,他甚至把设备模块带回家潜心研究。无论白天黑夜,还是半夜两点,只要设备有问题他总是第一个赶到现场,配合值班人员处理解决。正是由于他有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 200吨行车电器故障频频发生问题最终得到了控制。他用精湛的技术和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获得了当年公司电气技能大赛一等奖,集团公司技术能手奖,更赢得了领导和同事的肯定,得到大家认可。
呕心沥血 全力以赴促进新项目投产
2010年,正值公司规模壮大的一年,作为炼钢厂新系统项目建设的一员,他积极投入到新系统建设中,也就在这一年,炼钢行车设备取得了突破性成绩,变频控制技术正式大规模进入特种设备。一年多的建设期间,从行车开始安装到炼钢新系统第一炉钢水出炉,他共配合安装行车23台。在行车安装调试阶段,为了工程进度,他昼夜加班,从线路铺设到程序调试,他都全程参与,每一项变频行车安装工艺技术要求他都严格把关,对每段程序逐一确认。在工程即将竣工的最后一周里,他更是六天六夜没有离开行车,夜以继日逐一校对线路及设备,才确保了新系统行车全部按期安全投运,为700万吨产能提供了有力的设备保障。
如今,钢铁行业遭遇寒流。面对钢铁严冬,为了应对低迷市场,他又挺身而出,先后解决了200吨行车溜钩问题、240吨行车电流互查保护问题及同步控制通讯问题和变频器频繁爆管问题、先后独立完成了加料1号变频行车的调试、改造钢水1号付钩变频扩容、设计改造100吨行车大车变频控制系统等50多项,节约备件成本200多万元,节约初装成本50多万元。他凭着坚定的信念,满腔的热血,为公司打好这场“降本增效”攻坚战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天车是他的生命,技术是他的灵魂,工作展现着他的热情,他是天车维修的技术尖兵,他是技术改造、项目改造的行家里手,他更是这场降本增效攻坚战中的排头兵,他用自己的敬业、责任和执着,谱写了龙钢辉煌的新篇章。
|